金剛砂耐磨地坪施工工藝

www.hardemanhappenings.com

金剛砂耐磨地坪施工工藝

一、材料組成:

基本材料:

1、優質高強水泥:是硬化地面的基本結合材料,與找平層同質聯接,且聯接無界面,避免了一般面層材料由于與找平層不同質造成的分層、空鼓現象。

2、非金屬骨料:起骨架作用,對于找平層耐磨性能起關鍵作用。

3、金屬骨料:起骨架作用,對于重型物體起增重作用,對表面耐磨性,沖擊性起關鍵作用。

4、組合增強劑:具有增強面層結合強度,減少表面空隙率,增加耐磨性的功能。

基本配比:

1、加硬耐磨地面,U型

硬化骨料:65%

特制水泥:28%

高強硬化劑:7%

2、材料用量:5公斤/平方米

3、成品面層厚度:約2.8-3.0毫米

技術參數:

抗壓強度:不低地75Mpa

莫氏硬度:不低于7.5

耐磨性能:耐磨測試輪1000轉后試塊損失重量小于680毫克。

二、工程的施工機械:

進口百泰內燃式抹光機、鋁合金操平尺、百泰磨盤、抹光刀與執光刀、滾筒等。

三、勞動力安排:    技術工人 6人/組

四、計劃工期:

正常施工每組日完成約500-1000㎡,可根據土建工期安排另行調整施工計劃??杉娱_多個工作面或24小時連續施工。具體施工順序進場后同土建施工單位商定。

五、施工步驟:

(水泥砂漿表面平整)——第一遍撒料——抹光機揉壓抹平——第二遍撒料——刮平——抹光機揉壓抹平——邊角壓光——整體收光壓光——涂養護劑

1、基層找平層要求

1.1、基層水泥砂漿找平層厚度必須在5CM以上,水灰比控制在0.50以下,避免出現流漿、泌水、離析和分層等現象出現?,F場施工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基層找平層應保證水泥用量,杜絕強度太低,甚至基層幾乎沒強度現象。

2)基層找平層嚴禁采用超細砂、海砂,且含泥量不大于3%。

3)基層找平層嚴格控制水灰比,杜絕為了施工刮平容易而拌和水太多。

4)對于找平層建議采用細石混凝土。一般來講,打平層也可以采用水泥砂漿施工,但厚度不得低于3㎝,如果找平層低于3㎝,由于厚度太薄,所以強度很低,容易出現干縮、開裂、空鼓以及平整度達不到規范要求。

1.2、支邊摸按簡圖大樣進行分倉,與找平層同時施工時用角鐵邊模分倉。嚴格控制整體標高(平整度)。

1)灰餅打點標高要求精確,嚴格控制邊模板的整體標高。

2)基層找平層澆搗后,最好平板振動夯等振實,再用鋼碾進行人工反復碾壓平整。

3)安裝邊模前,應涂刷適量脫模劑;拆除邊模時,注意成品邊緣保護;建議最好能在施工前獎成品邊緣鋸切整齊。

4)如找平層為水泥砂漿,一定要注意將基層清理干凈,不允許有殘余雜質,要注意不整夯實,避免出現空鼓、開裂。

1.3、特別注意基層找平層施工塊的邊角部位,保證該處平層振搗密實,并應采取額外加強處理。

1.5、找平層平整度應平整應符合國家樓地面施工規范。

2、施工工程

施工時,必須按步驟跟找平層施工隊伍后,掌握好正確的施工時間,當基層找平層初凝時(一般約二至三小時),應馬上施工金剛砂耐磨地面。

金剛砂耐磨地面應分步施工:

2.1、首先,基層為水泥砂漿時,給抹光機裝上圓盤,整體打磨數遍水泥砂漿表面,從四周邊逐漸向內收抹,起到平整且提漿效果,不需要人工收光、打磨。

2.2、第一次將2/3的材料均勻撒布在水泥砂漿表面,材料吸收水泥砂漿中的水分,顏色變灰暗后,即可開始第一次抹平。工具采用木抹或抹光機(裝圓盤),應注意不要搓抹過度。

2.3、緊接著,將余下的1/3料均勻撒布水泥砂漿表面,施工方向與第一次垂直,隨后進行第二次抹平工作。

2.4、最后,面層材料硬化至指壓稍有了陷時,用抹光機的刀片反復多次收光,直至完成,注意隨著水泥砂漿凝固調整刀片傾斜角度,此時地面已有足夠的硬度,不會被破壞。

2.5、養護:抹光完成后的地面,必須進行養護,可用塑料薄膜覆蓋,或涂刷可成膜養護劑,如液體石蠟、高分子養護乳液或定時灑水養護。

2.6、清潔:所有設備使用后,應在材料凝固前用汽油、柴油或水清洗干凈。

六、土建方配合:

由于該整體加硬耐磨工業地面處理方法是和土建方配合尤其顯得重要,集中體現以下幾點:

1、協調解決我方施工人員現場臨時住宿問題。

2、提供材料現場堆放場所,配合我方聯系好垂直運輸設配。

3、土建找平層日澆注量,分倉澆注帶如何安排,應及時通知我方,以進行相應地調配人員、設備數量等安排。

4、耐磨硬化地坪成品尤其希望得到土建方的協助。后續各工種、工序應妥善保護成品地面。

5.1、用手推車運輸水泥砂漿時,注意不要到處灑落,最好能在沿途鋪設硬紙板或塑料膜彩條布等,嚴禁在成品地面上拌和材料。

5.2、水電安裝施工應嚴禁鐵架鐵梯、鋼管材料、風管材料等,破壞成品地面,尤其地面仍處養護期內時。

5.3、梁柱底板粉刷涂料時,應鋪放遮蓋物,嚴禁到處灑落。

5.4、設備吊裝、移位、安裝時,地面(面層和基層)須已達到足夠強度,并且盡量保護好成品地面。